您现在的位置:mg摆脱放分时间 >> 教学科研>> 教学论坛>> 正文内容

寻路

——拖一高关于申报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的报告
文章来源:东方高中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7日 点击数: 字体:

         我们学校成功地申报省级示范性高中已经四年了。四年来,学校和我们都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作为当初撰写申办报告的执笔人之一,回顾当年写下的报告,有许多感慨:当初说过的许多话,过时了;许多话,尚有待我们去继续实践;许多话,现在看来,有点像说大话了。

        可是,不管怎么样,那些思考或许还有一定的价值,或许还需要我们继续认真思考。为此,把这篇报告放在这里,供关心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人看看。

 


 

提纲:
1. 序言:探索的历程,问题的提出,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2. 理念:培养多层次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3. 实践:特色,素质教育,德育,管理。
4. 成绩:概况,成绩,影响。
5. 结语:目标,阶段,信心。




一、历程(不是序言的序言)
拖一高走过了47年的不平凡的道路。从洛阳市涧西区第一所普通中学,成长为洛阳市一所具有巨大影响的企业高中,这条路,不平淡,也不平坦,更不平凡。我们的故事或许对许多关注高中教育的人都有启示性吧。
故事要从一个不平静的年代开始……
1957年,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第一中学成立,1971年拖厂第二中学成立;2002年经过分离重组两校的高中部,成立了拖一高。在最初20年的时间里,拖厂中学还只是洛阳市众多中学中非常普通的学校,既无任何特色,亦无任何值得称道的成绩。
转机发生在“文革”当中。在文革之前及文革前期,一拖公司从清华、复旦、中国科大、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重点大学接收了一批批高质量的毕业生;而在文革期间,他们被公司分配到了拖一中和拖二中。这批高素质的重点大学毕业生迅速成为拖一中和拖二中的核心骨干。这种独特的教师群体,使得拖一中和拖二中具有了全市乃至全省都难以企盼的强大的师资力量。
真正的机会是1977年到来的。这一年,随着文革结束,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全国统一的高校招生考试提供了一个考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契机。这批来自各个著名的重点大学的教师们,立刻抓住了这个机遇,他们要在这种考量中显示并证明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到80年代初,拖一中和拖二中通过高考这个大舞台,迅速地从洛阳市的各个中学中脱颖而出,一次次优异的高考成绩(仅在80年代,我们就取得过两次河南省高考状元),令全市的同行欣羡,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把它们视为企业学校的一面旗帜。
然而,在高考上连续的辉煌成绩并没有使拖厂两校满足,他们中最敏锐的一批人(以那些来自全国各个名牌大学的老师为主)开始思考办学目的这样深刻的问题。这些创造了两校辉煌的先行者们与当时的处校领导们,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一起分析我们的处境。他们提问,他们思考,他们争论,他们探索,他们在寻路——寻找符合他们的信念和理想的道路。
因为拖厂两校都是企业中学,它首先要立足于服务企业职工,它的生源是本企业的职工子弟(后来才逐渐少量地接受社会子弟入学),所以从源头上,它不可能与洛阳市第一高中这样的省重点高中相提并论,我们没有选择生源的权利,我们必须把所有拖厂子弟接收下来,并培养出去。那么,在80年代争取升学应试成绩的大环境中,我们虽然可以在相对低劣的生源的基础上创造高考的优异成绩,但那也终究是为30%左右相对优秀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教育,还有70%的学生,我们应当怎样对他们也负起责任呢?这个问题沉重地压在这些思想者的心上,久久地盘桓在他们的脑中。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促使他们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纳入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视野中。经过了长久的争论、探讨和思辨之后,“要承担起对每一个学生的责任”这种想法,终于让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这样的企业学校,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是必然的,我们必须为每个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不能只盯在升学应试的成功上,我们应当着眼于不同素质的学生,针对他们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简言之,就是要明确地提出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的办学理念。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正是在确定了这样的办学理念之后,拖厂两校才真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目标和教育教学风格。
然而,一个学校要根本性的转变绝非易事,这样的转变或许只能以其领导者观念层次的更新或提升为前提。拖厂两校还需要一个契机。
1994年,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接连不断地获得高考的优异成绩之后,一拖公司做出了一项不寻常的人事任命——任命当时没有任何行政职务的特级数学教师孔庆成同志为一拖公司普教处处长。这项任命开始了整个教育处及两校内部的“专家治校”的全新阶段。
以孔庆成为核心的处校领导班子提出了一套“坚持先进教育理念,科学教育方法”和“思想领导,自主办学”的独特的管理模式。此后的十年,两所学校以及合并后的拖一高便在他们的校长郭东洲、沈元德、李卓华、刘广武、李耀山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团结广大骨干教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办学方向,全方位地进行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创造出令全市同行和领导部门瞩目的辉煌成绩。
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阶段:普通的默默无闻的企业中学(从建校到恢复高考之前)——→出成绩的著名的企业中学(恢复高考后到80年代末)——→出经验的有影响的中学(90年代初至今)。

二、理念
当年的探索道路的做法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副产品,那就是,这些探索者形成了在理性的层次上做深入地判断的习惯。他们习惯于把想法整理清楚,喜欢为自己的行动寻找理论上的依据,注意把自己的实践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经验。他们在不断地向前瞻望,因为他们知道:道路永远只会在前方。应当承认,当年的这些实践者和思考者,是如今的拖一高精神的奠基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成就(被评为特级教师、国家级优秀教师、一拖专家或省市级的优秀教师),他们引领着培养着一批批的年轻的后继者,继续着他们开创的事业。
如果要介绍我们办学的特色,必须从介绍我们的办学理念入手,否则就不容易看到拖一高人的精神追求,而易于只浏览的表象上的某些东西。所以我们把这一部分放在这里,作为一个“导游式”的展开。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最终确立了“以学生为本,培养多层次人才”的发展道路,但是,这样一条道路应当由怎样的理论思考来支撑呢?我们探讨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结论性认识:
“以学生为本”:
——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其本质是承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即学生既是目标,又是目的,还是受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就不可能有有效的教育,更不用说成功的教育了。
——必须坚持“培养多层次人才”的办学方向。“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在教育的全部过程中,有着不同层面的含义与价值。我们的出发点是对全体学生负责,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特征之一就是多元化。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提出了“培养多层次人才”、“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这个办学理念的内涵是“尊重学生个性,发现学生差异,开发学生潜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实施个性化的素质教育”。
——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学生在基础上、能力上和成绩上的巨大差异是我们学校的现实,因而对我们来说,素质教育是我们近30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当然重视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但我们更关注的是形成“因材施教”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在教学内容上和人才观念上都需要有根本转变,即我们不追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考入理想的大学,但我们追求让所有的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做人、做事能力的最大发展。
——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个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它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要让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得到充分的关注。这种观念在现代教育“面向集体”的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来组织实施我们的教学。
——必须落实“创新教育”。良好的素质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其主体却是心智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围绕“创新”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就是我们的教学最常规的要求之一。
——必须坚持教育改革的努力。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一切教学都包含有教育的内涵,这虽然是个常识,但却常常容易被忽略。所以,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思维品格、意志品格的养成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定是一节优质课的基本要求。因此,多年来我们探索了“发展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
——必须重视“学法”教育。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学法”的研究和指导。在这一点上,孔庆成老师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他归纳出的“五步学习法”经过了十几年的推广和检验,已经成为我校学生所熟知并大面积掌握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李耀山校长的“养成十个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方法等其他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这些建立在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理念上的成功经验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教师队伍的建设:
——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学校建设的思路。教师是办学之本。没有优秀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尊重教师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非常实际的学校管理工作的前提。我们提出了“大 兴学习之风、大兴研究之风、大兴实践之风”(以下简称“兴三风”)和“创名牌学校、树名牌教师、培养著名的中学校长、总结著名的教学经验”(以下简称“创四名”)的目标,把建设一支强大且优秀的教师队伍摆在首要的地位。
——必须注重老教师这个中坚力量。我们学校的老教师是我们的重要财富,我们要以特级教师、专家、全国和省市优秀教师为核心,创造正气上扬、团结和谐的大环境,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能力,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强调他们的辐射作用,并把他们视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于是我们需要一套较为全面的“传、帮、带”的机制,我们要以老教师的人格、学养和经验为动力来影响年轻教师,促进他们的成长。
——必须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中青年教师是拖一高的希望所在,我们只有继续拥有一支领先于洛阳市的强大的师资队伍,我们才能在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中稳稳地把握先机,拥有胜算。所以我们需要用多方面的手段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素质。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我们认为应当对当前动辄奢谈“教学艺术”的现象提高警惕,我们首先要非常重视“技术”层面的基础,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追求“艺术”层面的提高和个性。这就是说,我们应当让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常规手段和常规要求有足够的认识,一定要打好基本功。当然,“技术”并不是低水准的要求,科学而娴熟的“技术”本身也就是一种“艺术”的境界。
——必须把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摆在重要地位。在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所有学校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我们也迫切地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前提,这谁都知道,但仅仅通过了大学本科学习只能说完成了高等教育的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训练,它并不能保证具备了较高的教育教学的素质。而对教师进行“素质教育”却是我们当前整个教育体制尚未解决好的一个严峻课题。我校在这个问题上也进行了许多探索。除了传统的“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实行了“送出去”(研究生培养)“比起来”(推荐并组织我校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和“自我更新”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兴三风”的活动,让教师在读书、思考和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的品位。我们多年以来坚持了关于教育思想的讨论,不断地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和全国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深化着我们的认识。
——必须形成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良好风气。知识的老化是中学教师最危险的弱点,而获得更新知识和新知的主要途径是读书。但是,读书并不能使人自然地获得方法,因而就需要在读书的基础上,开展研究。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学习过程的规律性,研究教学的技艺,研究一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问题。我们的读书和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的水平。脱离了实践的读书和思考,只能是个人躲在书斋的象牙塔中的精神愉悦。我们需要把我们思考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此来检验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是否行得通。以上就是我们对“兴三风”的意义的归纳。
——必须强化教育科研的质量。对于学校这样的文化性单位,其质量和水平主要是以教育教学的质量来衡量的,而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是以其科研的质量和水平做保证的。有了高质量的科研水平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对于教师而言,自己的职业素养是与自己的学养和专业素质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的。中学教师很难去做专业性的学术研究,这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学教师可以脱离科研而仅凭着教材、教参和经验去教书。中学教师知识的老化现象则正是由于长期远离学术性的思考所导致的。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并且不断地进行自己专业及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知识的补充。
——必须重视教师自身知识更新的问题。教师的职业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但又缺乏学术发展的条件。中学教师很难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较高水平的研究。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没有学术上的要求,恰恰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具有能够跟得上当今学术成果的知识或眼界,很可能他不能很好地完成他的教学工作。这就是说:我们要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激励我们的教师以极大的热忱去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我们认为:中学教师可以不做学问,但决不能没有学问。
——必须加强师德教育。做好德育工作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是具有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追求的人,换言之,教师群体的道德素养在根基上决定了我们德育工作的质量,从而也决定了我们整体的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极端重视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自己全部的教育的活动中体现“为人师”“为人范”的人格形象。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缺乏人格魅力的教育教学活动往往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这就是说,教师的道德形象对我们的教学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应当引导教师自觉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认识教师职业价值,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增强自己的职业荣誉感,塑造自己良好的职业形象,进而真正承担起自己肩上沉重的责任。
德育工作:
——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从教育的社会功能上说,其最主要的功利性目标一定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其次才是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就是说,从教育的根本性质上来看,“人”是大于“人才”的。那么,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人”的首要素质就是高尚的理想情操。因而德育工作必须是也当然是我们办学和搞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必须提高对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我们深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我们国家和整个社会不仅仅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各种各类的“人材”,更迫切需要我们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公民素质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准。鲁迅先生多次呼唤过对下一代人的“做人”的教育理想,而这个理想的标准,必定是我们能够培养出来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是我们学校教育的责任。假如我们可以培养出许多成功地考上大学的学生,而未能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素养,那当然是我们的失职。所以,我们学校长久坚持最力的工作之一,就是学校的德育工作。
——必须坚持“德育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思路。学习与思想是分不开的。任何学习过程都不只是纯粹的智力上的思维过程,它们都必定包含有思想情感的活动。因而即使纯粹为了保证良好的学习成绩,也需要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引导。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内容:第一是立志的教育,这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激励性思想因素,只有具有了远大的志向,才能对自己有更高的追求和更严的要求。第二是意志品质教育,因为高中的学习是复杂而充满困难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一时的挫折和失败都是难免的,于是要把仅凭兴趣的学习提升到较高层次由志趣而引导的学习,这就要对他们进行面对困难、承受挫折的教育。第三是要用各种手段向他们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因为这是最重要又最稳定的精神因素,它不仅一般有效地强化学习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态度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它也决定了一个人将来要走怎样的道路、做怎样的人,因而它不是过程性的、功利性的目标,而是高中德育工作的最高目标。
——必须深化德育工作的内涵。德育工作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仅是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它还应当包含对情感生活的关注、艺术情趣的引导、意志品格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为此,德育的形式也应当充实丰富起来。因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心理咨询室的设置、各种文体活动的展开、校园广播站的活动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德育工作的深化的客观需要了。
——必须坚持德育工作的实践性。德育工作的真正落实点不是观念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即它要求通过学生的思想实践、道德实践来完成思想道德的升华。因此,德育工作必须能够指导学生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人格的铸造。
——必须注意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德育工作具有整体性和个体性两个层面,即有针对全校学生整体的教育,也有针对班级学生集体的教育,还必须有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这几个不同层面的德育工作集合起来才能保证德育目标的落实。其中,班级的德育工作是最为核心的层面,因为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是培养学生品德最直接最有效的环境因素,也是进行个体性的教育的最基础的保证。
——必须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一个高尚的人是以人格的独立为基础的。我们要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独立人格,首先就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犯许多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批评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就是孩子,青年就是青年,孩子和青年有犯错误的天然权利,让他们不犯任何错误本来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当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应当用“和风细雨”、“春风化雨”的方式来开展思想工作,而不是简单地用“疾风暴雨”甚至“雷霆万钧”的方式来压服他们。不仅体罚和变相体罚是绝不允许的,甚至也应当提倡老师不用乃至杜绝采用要求学生“写检查”这样的简单粗暴的“人格惩罚”方式来教育学生。“写检查”的不合理性就在于:它不仅是完全无效的,最主要的,它是伤害人的人格、伤害人的精神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手段。那种手段在多年政治运动中给我们民族留下了深刻伤痕,我们决不应当在现代的高中教育中继续这种违背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原则的方式。
学校的管理:
——必须正确认识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只有两个,一是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办学方向,二是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前者是方向道路的问题,后者是实施保证的问题;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学校领导在学校的全部工作中,永远都应当把教师放在第一位,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热爱教师。好的学校领导不仅需要懂教育,更要懂教师,他们必须永远都把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放在第一位,永远都把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放在第一位,永远都把鼓励和发挥教职工的创造性放在第一位。
——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所以学校管理的核心是观念理念的指导作用,而不是具体任务的布置、督促、落实。所以学校管理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创造性,肯定他们在各个方面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营建一个“以事业激励人、以感情温暖人、以待遇肯定人”的和谐的氛围。
——必须坚持“自主办学”的管理模式。“自主办学”是激发全体教职工的最佳方式,它基于对全体教职工的信任,着眼于引导全体教职工的热情和能动性。“自主办学”有几个重要的层次:学校要有自主权,年级要有自主权,班主任要有自主权,各职能科室也要有自主权。自主权就是责任、荣誉和利益,就是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多种经验。
——必须坚持学校领导不脱离教育教学实践。管理不仅意味着统观全局、总揽大局、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还意味着不断地在实践中体验、思考和把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学校的领导者应当在教学的实践中亲自感受并归纳经验性的问题,从而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和指导。

三、实践
观念落实行动,理念指导实践。我们的全部思考都已经或正在开放出实践的花朵,结出经验的果实。我们跋涉了47年,取得过许多成绩,尤其是10年来的成绩堪称辉煌。
两年前,我们为了申报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进行了拖一中和拖二中两校的分离重组,成立了拖一高。两年来,我们在总结经验、发扬传统、创立特色这几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获得了明显的成绩。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成为有特色的高质量的省示范性高中的条件。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简单地介绍我们特色性的做法和经验。
第一个方面,大力推行以学生为本的、培养多层次人才的教育实践。
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勒贝尔说:“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其说是掌握在统治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里。”这句话说的是家庭教育对民族素质的影响,但如果从现代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上来看,我们也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命运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的。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以教育为职业的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所承担的对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它意味着,我们应当而且必须让每个在我们这里受教育的孩子都得到健康的、全面的和充分的发展。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这是个很高尚却又很困难的任务。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要让每个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考入理想的大学(获得升学的成功),还要让那些由于种种条件限制而考不上大学的学生都获得他们各自的成功(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特殊的专才),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提供继续成功的可能性(良好的素养)。二十多年来,我们在这个方面投入了无数心血,做出了无数努力,也获得了许多经验。其要者如下——
1.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
“因材施教”虽然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但在现代教育的今天依然具有其极其重要的合理性。学生的差异是客观的现实,我们当然不能只用一个模式、一个套路去面对有着巨大差异的学生群体。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差异(部分的“优生”与“差生”的问题),又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倾向差异(文科与理科的问题),还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应试能力与文体特长的差异),更要在教学的实践中把握学生的性格差异(个性的强与弱的差异、内向与外向的差异等)。只有我们根据这些差异性来组织和实施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我们才能使得我们真正实现“培养多层次人才”的目标。这些年来,我们既培养了一大批考入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的各层次的毕业生(在部分情况下甚至超过了省重点中学),也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了数万名合格的各种类型的实用人才,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和各级领导。
2.落实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一个非常高的教育目标。“全面”一词在教育领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理解。比如可以解释为学科知识的全面(日本的教育大纲中就规定要在中学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比如还可以解释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比如也可以解释为“知(知识)、行(实践)、意(精神)”的全面。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是以最后一种为主的。这样的教育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具体地说就是,在知识素养上使所有的学生学会他能够学会的知识,在实践能力上让所有的学生掌握他能够掌握的能力,在人格精神上促使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对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的追求,做一个聪明的人、能干的人、高尚的人。
3.落实了“尊重个性”的教学观。
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是一个具有个性的个体。我们的教育也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在尊重个性的教学观方面,既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的接受理解能力,又在学科发展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
我们的目标之一是:在追求高考大面积上线(这方面的成绩无需详细叙说了,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的同时,让那些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也获得他个人的成功。我校在高考上的突出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其中全国第一个从高中直接考入华东师大数学系硕士研究生的薛辉和在高二年级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黄小俊和顾全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还有178名学业成绩非常突出的学生通过保送生制度直接免试进入了各个重点大学。
学科竞赛是体现学习个性的重要方面,在这个方面,我校应当说是成绩非常突出的。多年来,我们在几乎所有学科的竞赛中都获得了在洛阳市最优秀的成功,最突出的是我们曾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全省总分第二名的佳绩。此后又有数人被选送进入国家级奥林匹克集训队。这些在某个学科上具有专长的学生中,有相当的一批是由于杰出的竞赛成绩而被保送或被重点大学录取的。
培养特长生是落实尊重个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方面,我们既有在传统强项上的成绩,又有针对社会需要的其他领域的特殊人材的培养。比如我们的学生陈明成为全国著名的歌星;余晓东、李建华在德国举办的国际航海模型比赛中获得金奖;郭向红在校时就参加了全国时装设计大奖赛并获奖,因此被苏州大学时装设计专业破格录取;马千里在全国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后来考入了清华大学;叶春的作品被选送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展出;张璐在全国青少年歌手大赛中获优秀奖,后被上海音乐学院录取。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些学生凭借他们的特长取得的所有成功,都是我们精心教育的成果。
4.落实了“重视实践”的能力观。
前面我们说过实践能力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了所有学科都应当融入落实实践能力的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近几年来各教研组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组织了以下活动多样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仅去年一年,我们就取得了大量的探索和成绩(详见光盘资料)。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知识,培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5.落实了“自主学习”的学习观,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是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观念。它是符合在学生成长到高中阶段的心理和心智特点的。它要求我们注意通过学生自身的确立目标、掌握要领、熟悉方法,以此来促使学生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也同步地获得学业上的成长。
沈元德校长提出的“五学”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就是体现自主学习观念最早的尝试。在引导教育学生解决了以上五个关键问题之后,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地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了。当然,要解决好这五个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始终在探索着,也积累总结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经验。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为了最大程度地落实“自主学习”的目标,我们严格规定自习课一律不准补课,必须在所有的班级推行“无声自习”,这可能是洛阳市所有中学最独特的教学规定了。
6.落实了“五步学习法”,倡导科学的学习。
注重学习方法,是科学的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五步学习法”是我校老师在总结多年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上于1988年正式提出的。“五步学习法”的内容是:要让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这五个学习环节上都自觉主动地遵守学习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也就是说,首先要教会学生做好这五个环节,其次要教会指导学生自觉地严格按照这五个环节来进行学习,最后是要督促学生持久地坚持用这种科学的方法来完成全部的学习过程。此后,我们不断贯彻落实这种学法,连续几年优异的高考成绩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此后宣传和落实“五步学习法”就成为我们普遍的做法。十几年来,因“五步学习法”而受益成功的学生数不胜数,这更坚定了我们拖一高全体老师贯彻落实“五步学习法”的信心。
第二个方面,大力推行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
虽然在文革刚刚结束的那段时间里,国家尚未明确提出教育改革的目标,但我们却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我们从1977年就开始了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的努力和尝试。应当说,这些努力在许多方面是成功的,我们当初的许多尝试的价值后来也逐渐地被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所证明。
我们深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课堂。因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而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也依然是要在课堂上落实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然而学校的教育又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教室中、校园里。我们应当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里,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展开学习。只有当我们的心中时时刻刻都有提高学生素质这一目标,我们才能把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自然地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在这个方面主要的努力和成绩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思想观念的水平,创造了发挥主动性的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实践的前提。我们的最真切的体会之一,就是只有整体上有了统一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又的确是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我们的教职员工才能有最大的主动性,从而才能有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这个战略性目标这个任务上,我们体会尤其深刻。
学校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是否能够让全体教职工进行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同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与学生自己是否能够进行主动的、具有科学性的学习。因此,这两个“主动性”就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双向的突破口。一方面,我们倡导科学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我们教育学生要学会主动地学习。
2. 创造了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我校德高望重的教育专家、名教师以超前的眼光,站在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很早就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成为学校教改的先锋和榜样。
全国劳模、特级教师李振书老师倡导的“以发散性思维为中心”的教学法,在省教学研究会上被评为一等奖,他主张的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多题一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化归的能力。
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孔庆成老师提出的“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教育理念,注重在数学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层次上的教育,走出了一条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新路子。他的《mg摆脱放分时间》一文获得了省教学研究会的论文一等奖,并被收入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编的《mg摆脱放分时间》(C卷),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洪文莹老师总结的“观察——动手——思维”化学实验教学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很好的效果。
一拖公司拔尖人才,高级教师李惠贤教师提出“印象教学法”,强调了的教学艺术中以优美的课堂板书设计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归纳,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还有许多老师也都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很好的经验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对提高我校教学的质量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 倡导推行了个性化的教学。
拖一高在各门学科中都有一批富有时代精神,视野开阔,业务精湛,思想敏锐,锐意改革的教师,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学科优势群体。在洛阳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各学科中心教研组中,几乎每个学科都有我们的教师。出于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多层次人才的两种需要,我们组织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的实际,凭借自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进行了“在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拓展性课程与基础性课程的相应配套、进行校本课程的整合编写、研究性课程的有序实施”等四个方面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比如我校高二B部将数学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结合年级实际情况安排部署三年有关章节内容。高三A部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校本课程,使数学突出的学生更加发挥其特长。
4.注重了创新精神,探索创新学习。
过去的教学工作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学生只需被动地认真听课就是了。现代教育的最高目的却是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必须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同时,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这个方面,我校的老师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尤其是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我们作出了许多努力:
语文组:语文组让学生通过写父母的个人传记的方式认识家庭和自我,让学生查阅资料写关于“文革”的文章来了解那段历史,用成立读书会、文学社等形式开展专题性的读书和创作。利用寒假,采访老红军、老干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结合教材,开展作家作品研究,举办学生作文展。组织学生自己办班刊,进行社会调查,举办了辩论会。
数学组:开展学生撰写数学研究小论文活动,上交论文270篇,评出一等奖24篇,二等奖59篇,三等奖98篇。
英语组:加强阅读和听力,开展英语角、英语小品等各类活动。
物理组:利用第二课堂,组织物理兴趣小组进行了制作水火箭发射活动;指导学生撰写物理科技小论文120余篇,在洛阳市中学生物理科技论文评比中,有12篇获一等奖,3篇获二等奖,11篇获三等奖。
生化组:组织了大型“保护环境,爱我家园”专栏宣传活动;开展了心理讲座、艾滋病讲座;组织学生到黄河湿地考察水禽;到涧西污水处理厂考察;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小实验,撰写化学科技小论文121篇。
政史组: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如进行公民税务意识调查;到龙门进行地质地貌和环境保卫状况调查;组织学生撰写学习十六大报告小论文活动;配合德育处开展“五四——一二九”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学生写心得体会及论文200余篇。
地理组:组织学生到龙门进行了地质考察和采集地质标本的活动。
第三个方面,坚持以德育为中心的整体教育观,用高质量的德育促进整体教育教学的高水平。
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既重要,又复杂,而且还极其困难;尤其是在社会获得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大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冲击和干扰,事实上是起着弱化学校的教育功能的作用的。因而,德育工作几乎决定着我们最终能够为社会提供什么层次的“人”。
我校德育工作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系列化、科学化的轨道,1997年《mg摆脱放分时间》2期、7期,1998年7月6日《mg摆脱放分时间》,1998年9月《mg摆脱放分时间》先后全面报导了我校德育工作改革的成果;1996年至2002年在洛阳市教委德育工作考评中,我校连续七年获洛阳市(含九县)考评总分第一名;在1997年“两争两创”活动中,被省教委评为“文明学校”。
我们之所以在这个方面能够取得这些成绩,除了我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使我们非常重视之外,还因为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做法——
1.完善了德育工作体制。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形成了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工作系统,并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德育工作政策与工作常规(如《mg摆脱放分时间》、《mg摆脱放分时间》、《mg摆脱放分时间》、《mg摆脱放分时间》等等)。这些建设使得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够有目的、有目标、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
2.实现了德育与学科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教育引导全体教师把德育与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大量涉及学生思想品德或道德情操的养成教育落实在每位老师的每节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我们最有成效的德育,它不同于仅靠政治课和德育处来抓德育的常规做法,它是随时进行的,也是随处进行着的。这种这样的德育工作我们抓了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把教材中有关思想修养的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二是在课堂中及时又自然地就学生思想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关联性的解说或指导。这种德育方式,大多数老教师运用的得心应手,而中青年教师则正在认识和学习运用的过程之中。
3.重视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本质是营造适合学生成长、接受全面教育的良好环境。所以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德育工作领域。
我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只要我们能够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就可以开创全新的德育工作面貌。所以我们在各项常规的校园文化建设之外,我们还进行了适应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的大量生动活泼的工作。比如歌咏比赛、朗诵比赛、球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生动的活动中实践着能力锻炼,还有效地增强了班级、年级和学校的集体荣誉感。比如通过作文竞赛、办班级刊物、进行社会调查等,又在学习之外促进着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认识。再比如通过老师与学生对话的方式,让老师谈自己的生活经历、求学经历,让学生知道他们现在的学习条件的优越,从而珍惜今天。这样的方面是极多的。
4.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我们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当作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参与的德育工作才是最有成效的。因此,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我们组织了学生会的竞选,开展了主题班会的比赛,进行了学生自己主持的辩论会,学生自己主办校园广播站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
5.探索了德育工作的领域和方式。
在我们社会已经进入资讯时代的今天,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和手段依然是重要的,但是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拓展,否则就很难面对社会复杂的信息及观念对学生产生的种种负面的影响。
于是我们建立了固定的德育基地,利用洛阳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如洛八办、烈士陵园、80304部队和一拖公司有关专业厂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还利用暑假组织夏令营的机会,组织学生参观了长城、圆明园、天安门广场、南京中山陵、雨花台、日本侵华战争大屠杀展览馆和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我们结合实际地进行国情教育,请洛阳外院教授作国际形势报告,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我校利用寒、暑假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部队、商店、街道进行社会调查,定期参加公益劳动,如到市公交公司帮助擦洗电车,到街道帮助打扫卫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与80304部队联手创办了“洛阳市东方长缨青少年军校”,新生入学,先进行为期10天的严格军训、政训,使他们在训练中经受锻炼,增强他们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
最近我们还组织了“远离网吧、拒绝毒品”的自愿签名的活动,针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种社会现象。
6. 建设了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因为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工作部门自己的事,而是与学校教育的整体大局密切相关的大事,所以,我校除了对对于工作有要求、有布置、有落实、有措施、有保障之外,还针对德育工作有专门的监督、评比和奖励。比如每周的常规检查(班会记录,升旗记录等),每月的先进评比(发流动红旗),在所有的评价性的奖金中,也都有德育工作的专项奖金。这些做法强化了德育工作的持久性和实效性,也是我们德育工作能够连续8年走在全市中学前面的重要原因。
7.重视了学生中的党建、团建工作。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党建工作,我们从97届起开始在优秀的学生中培养和发展了40余名学生党员。我校坚持了开办学生党校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很重视传统的团建工作。我校的学生团校工作也开展的生动活泼。
我们定期开展了针对学生中优秀分子举办的形式多样的党课、团课。
8.做到了对师德教育常抓不懈。
良好的师德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令人崇敬的教师人格形象,就不可能去有效地教育学生。我们对全体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要求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比如,我们在1995年就鼓励教师发起了“抵制有偿家教”的建议,通过这个建议,我们基本上做到了所有骨干教师都以自己的学生为重、以自己的责任为重、以自己的人格为重,不从事有偿的家教活动。又比如,2003年我们举办了以“弘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演讲比赛,还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mg摆脱挂官方网站》。
第四个方面,探索科学的学校管理模式。
管理是科学,但并非所有的管理方式都是科学的。学校的管理也是如此。对于现代学校的建设,管理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且不说正确的管理与错误的管理之间具有巨大的差距,就是不能简单判断其正确与否的不同的管理模式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应当说,至少目前还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学校的管理模式,因此寻找一种适应我们自己的具体情况的管理方式就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项任务。
所谓“科学的管理模式”,应当具有一些规律性、普适性的特点,但它又必然是能够在特定的情况下解决好特定的问题的。对于我们学校来说,长期以来就兼具企业部门和文化部门二重性,就是我们的特殊情况;解决好学校对企业的依赖和服务与学校自我发展和面对竞争的矛盾,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特定问题。十多年来,我们在探索寻找适用于我们自己的科学的管理模式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确立了现在这种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以下就我们学校的管理模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强调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指导作用,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弱化了行政权力的指挥。
十年来,处校两级领导班子一直坚持探讨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学校的建设的种种思路,其中最有影响也最具号召力的,首推这个领导班子于1994年提出的“自主办学”的基本思想,其次当属1996年提出的“兴三风”、 “创四名”的学校建设目标。这些思想一直是我校建设中最基本的工作思路,它取代了过去常见的硬性规定具体任务的领导方式,而变成了用思想观念来指导方向,让全体领导和教职员工在被尊重、被理解、被激励的情形中,自觉地努力工作,从而来完成学校建设的各项工作。
2.坚持了“自主办学”的理念,强调“教师为本”的思想,尊重、爱护、激发各个层次的领导和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所谓“自主办学”的理念,首先就是要让学校获得充分的自主权、要让全体教职员工做学校的主人的观念。没有主动性的工作,就无法激发出人的最大的热情,也无法发挥出人的最大潜能。当全体教职员工们把办好学校当作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他们的全部聪明才智就能创造出许多令人惊异的奇迹来。
我校各级领导向全体骨干教师和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地阐释自主办学的原则、方法和意义,不仅从工作权限上、责任承担上、利益分配上彻底消除了领导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过于琐细的干预干涉,而且还在年级组建设上实总结出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方法来,为自主办学的精神起到了引导作用。
其次,我们两所学校进行了分离重组之后,集中了优质的高中教师资源,形成了极为强大的教师队伍,两所学校各自的优势在新的组合中得到继续的延续和发展,原来的办学思路和传统风格在融合起来之后,更加紧密的交流,使得在保持各自的优势的情况下的新的提高。做到了在保持各自优势特点的情况下,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交流竞争、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
自主办学的第三个层次是年级组建设。我校管理的组织形式是以年级组为主的基层建制。这种形式立足于“学生为本”的思想,让所有老师贴近学生,统一思路和做法,具有三年统筹、责任明确、长远发展的优势。在我校,教育教学的观念的统一是在年级组,具体的方式方法的执行是在年级组,教育教学的组织实行是在年级组,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也是在年级组,年轻教师的培养也是在年级组来安排执行的,可以说,所有重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工作都是在年级组这个层次上完成的。
自主办学的第四个层次是班主任工作。班级建设是现代学校教育有别于传统私塾式教育之处之一,它是集体性的,群体性的,整体性的。学生在同伴中受到的影响往往甚于教师和家长的苦口婆心,所以,大力抓好班级建设就是一件既重要又经济的教育教学的关键点。
对学校的各职能科室的工作,我们也提出了自主办学的具体的目标,并制定了细致的考核方案。
3.在提出“兴三风”的号召的基础上,强调了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加速了培养中青年教师队伍。
我们非常重视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把它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我们在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中青年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工作。培养他们爱业、敬业和献业的精神,树立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们组织实施了新老教师“帮助对子”活动,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这是我校长期以来师训工作所采取的一种最主要的办法。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做到“四定”:定培训计划,定师徒合同,定考核方案,定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教科研、教改、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搞好“传、帮、带”,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我们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研究生课程学习。考上研究生的老师在学习期间工资学校照发,各种待遇不变;另外普教处还在我学校开办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班,使那些积极向上、工作热情高的教师有更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机会。
我们对中青年教师大胆使用,定期考察。学校为了加速解决骨干教师青黄不接的问题,把那些思想素质好、敬业精神强、谦虚好学的中青年教师推向重要的教学岗位,给他们压担子,挑大梁,让他们在重要的教学岗位上经受锻炼和考验。每学期组织一次中青年教师大讲赛或青年教师“帮结对子”汇报课,组织专家听课、评课。通过这种形式,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通过专家集体点评,相互听课,给他们提供一次学习的很好机会,通过大讲赛或汇报课(包括讲课和说课),可以清楚了解他们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在我们多年的努力下,我校有数十名教师被授予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改能手、业务标兵等荣誉称号。
4.通过“创四名”的号召,培养了全校教职员工的品牌意识,明确了整体上“优质发展,发展优势”的目标。
“创四名(名校、名师、名校长、名经验)”的目的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也是为了扩大学校的影响,以此获得良性循环。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名师。名校、名校长和名经验都是围绕着名师产生的。
我校已经有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全国劳模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特级教师3人,河南省优秀教师4人,洛阳市优秀教师13人,公司拔尖人才6人,毕业于清华、科大、复旦、南开、华东师大、上海外院、华中师大、河南大学等理科、工科、师范大学毕业生构成了洛阳市结构最合理、敬业精神最强、业务素质最高的优秀教师队伍。由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所组成的名师队伍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教师的核心、学习的榜样。
为了推动“名师工程”,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过程,我们明确了六个层次的发展目标。第一个层次是学习和适应教学阶段(一般指的是新进大学生);第二个层次是能够胜任教学阶段;第三个层次是成为青年教师中优秀教师;第四个层次是成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第五个层次是成为全校教师中的优秀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第六个层次是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名教师。
为了加强这项工作,我们正在筹备出台“名教师系列”政策,设立并命名功勋教师、首席教师和著名教师等称号,以此明确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阶梯层次,激励广大教师奋发努力,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层次。
5.注重了科研水平,以教研促进大面积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对高中教师而言,科研主要的是以教育教学为内容的教研活动。教研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还决定着教育教学上的潜在发展动力。
在“名师工程”的促进下,我校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又转化为教学改革的突出成果。仅去年一年我校青年教师在省、市学科大讲赛中,获省一等奖3人;获省二等奖3人;获市一等奖5人;获市二等奖10人。获论文奖的情况是:获全国一等奖1篇;获省一等奖1篇;省二等奖3篇;获市一等奖18篇;获市二等奖3篇;获市三等奖3篇;获“园丁论坛”奖1篇。
本学期学校将教师撰写的61篇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汇编成册,取名为《mg摆脱放分时间》。

四、成绩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拖一高),由原拖一中、拖二中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申办示范高中的有关文件精神,于2002年完成分离重组组成。
我校拥有教职工205人,其中一线教师176人,高级教师56 人,研究生层次(具有研究生学历、完成研究生学业和正在攻读研究生课程37人,形成了庞大而强大的教师队伍。我校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扩大了招生规模,目前全校拥有教学班51个,在校学生2516 人。
我校占地面积29228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学校经费以前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投入,另一方面是学校创收。近年来企业投入不断减少,我们在内部开源节流,励精图治,通过提高办学效益以增加对教育经费的的投入。两校合并后,学校筹资近500万元,用于校貌改造和教学设备的更新,学校的整体规划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的特点。
我校为首批河南省具有向重点大学推荐保送生资格的24所中学之一。多年来我们向全国各重点大学保送了近200名优秀学生。
1977年以来曾四次夺得河南省高考状元;八次夺取洛阳市高考状元。
1992年薛辉同学高中毕业直接考取华东师大数学研究生,至今仍为全国唯一的一例。
1987年和1993年高二学生黄小俊和顾全分别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自洛阳市1987年实行高中目标综合考评以至今:两校每年都获市高中目标考评先进单位;五次获得市高中目标综合考核第一名。其中1997到1999三年中,我们获得了全市评比的“三连冠”,两校包揽了全市的第一、第二名。
两校学科竞赛成绩也一直名列洛阳市前茅,近三年来,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以上83人,获市级一等奖以上152。
我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先进管理学校”、“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河南省科研实验基地”、“中学生数理化顾问学校”。
我校还获得“全国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洛阳市青年志愿者行动优秀组织奖”等。
拖一高的发展得到过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国家教委政法司领导于芳、副省长俞家骅、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希、原洛阳市委书记郭国三、历届教育局领导及省教委领导先后视察我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为学校题词:“科教兴国”;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为学校题词:“敬业爱岗,竭诚奉献育新人”。国家教委领导视察我校后高度赞扬学校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教师、一流的质量”。

五、瞻望(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我们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那都是过去时态的荣耀了。
目前,我们即将完成转制,即将由企业学校变为“自主办学、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国有民营的新型学校。这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即将脱离企业“母体”变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之后的形势,我们有充分的认识。我们将不再具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权利,我们即将离开浅近的黄色海滩,我们很快就必须驶入蔚蓝色的深海。在那里,我们将不再具有多少犯错误的权利,因为任何一次重大的失误都有可能让我们偏航、触礁、翻船甚至沉没。我们的前途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自主”这两个字的更深层的涵义了。也许在这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庆幸我们曾经有过十年的“自主办学”的经历了。
我们将又一次开始我们的“寻路”。
我们不能轻率地说自己一定会成功。我们必须盘问自己:我们是否能够在新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我们是否能够不仅生存下去并获得更快的发展?我们是否能够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保有强大的优势?我们是否能够通过我们教育教学上的优势迅速让自己的“钱袋”饱满起来?我们是否能够很快地学会精打细算地打理自己的“钱袋”?我们是否能够补充进来更多的优秀的人才?我们是否能够用更优厚的待遇激励我们的老师以更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来共同建设我们的学校?我们是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把我们的办学条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我们是否能够尽快地走上良性循环、快速发展的道路?……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是否能够继承自己的传统、坚持自己的方向?这是一份沉重的考卷。我们只能用我们的正确实践来回答它。
我们的回答目前还只是一个瞻望:拖一高九年三阶段发展规划。
2004~2006年,在完成学校转制的基础上,大力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更新和完善,迈向河南省第一流的高中。。
2007——2009年,全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先进的办学条件与内部运行机制,成为河南省一流学校。
2009——2012年,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优良传统、先进理念和典型示范经验的全国著名的高中。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我们要做许多艰辛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实现它。我们深知,我们必须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我们必须总结我们已有的“自主办学”的成功经验,我们必须继续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探索——因为,我们必须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的新的辉煌,舍此即没有别的出路。
我们相信而且坚信我们必定成功。我们的自信建立在这样一个牢固的基础之上:我们有强大的优秀教师队伍,我们有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我们有先进的教学设施,我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有科学严谨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是,我们有着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它们将促使我们不停地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无论怎样复杂困难的挑战都会被我们战胜!

 


拖一高         
2004年12月10日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